2023年双碳政策、宏观碳排放、生态保护等大事件盘点

2024年01月04日 2023年,为更好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我国积极稳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推进全国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启动、全国碳市场扩容,深入推进全国碳达峰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快计量标准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注重双碳与生态治理的协同,双碳相关政策导向更加准确、路径更加清晰,双碳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化系统化。

我们将2023年双碳政策、宏观碳排放、能源电力结构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事做简要盘点。

3月,《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文发布,其中提出,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等内容,推动能源、工业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4月,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5月18日,生态环境部主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并相继展开钢铁、石化和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工作。据悉,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初步方案已完成,碳市场扩容在即。

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6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包括关爱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国等十条内容,鼓励公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优先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7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在此前明确的25个重点领域基础上,增加乙二醇、聚氯乙烯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双碳管理的升级,从“单项控制”转向“系统控制”,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制度保障。

8月22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8月25日,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9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扩大了市场准入范围,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交易,推动新能源和各类用户平等参与电力交易。

9月11日,科技部公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包括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土壤和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节能减排6大领域共85项绿色低碳技术,供各类工业企业、各类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机构等用户在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改造时参考。

9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0月10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以绿色发展倒逼提升航空制造业未来竞争力,推动航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文件旨在通过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支持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机制完善。

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紧接着,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随着此项“碳圈”关键议题正式落地,CCER重启这一系统性工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11月2日,国家标准项目《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开始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产品碳足迹将迎来首个国家标准。同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为减少塑料污染带来的环境与健康威胁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希望之路。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在全国15个省份展开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工作,共计35个名额。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11月13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聚焦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邮政快递车、城市物流配送车、机场用车、特定场景重型货车等领域,加快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进程。同日,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将光储融合作为优先考虑方向,应用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提升光伏发电稳定性、电网友好性和消纳能力,包括光伏直流系统、光储微电网、农村光储充系统、便携式光储产品等方向。

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奠定了全国CCER市场启动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快递业联系着生产与消费,对畅通经济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行动方案》聚焦快递包装治理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系统部署了七大行动、三方面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行动目标。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印发印发《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被誉为工业生产“心脏”的锅炉,是特种设备中的能耗“大户”之一,目前,我国共有锅炉约32万台,年消耗能源约20亿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部分工业和电站锅炉系统能效、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潜力较大。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