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50%,垃圾分类步入“资源化”阶段
2023年03月15日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它们被居民投入“蓝桶”;随后,蓝色外观的“专车”,将它们运输至分拣中心;在分拣中心,它们被精细化分拣,纸质的、玻璃的、金属的分门别类;最后,它们各自进入再生工厂,实现“重生”……在厦门,曾经被当成垃圾处理的外卖盒、牛奶盒、玻璃瓶等低值可回收物,如今走上了再生利用之路,为保护生态环境加分——这得益于厦门久久为功、环环相扣,推动建立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厦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双碳”行动,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探索建立“分类投放、统一清运、区域分拣、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和处置机制,推动建立了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介绍,目前,厦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已步入垃圾分类“资源化”阶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市民文明素养提升。
先行试点:推动建成规范管理体系
玻璃瓶、奶茶杯、牛奶盒、外卖餐盒等可回收物,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被循环利用,回收成本大,经济附加值低,因此被称为低值可回收物。
以往,全国大部分城市将低值可回收物当成普通垃圾来处理,要么一烧了之,要么一埋了之,不仅增加垃圾处理的负担,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
近年来,厦门通过开展精细化分类,让低值可回收物实现“真回收”,并逐步进入规范管理。
早在2020年7月,厦门市垃分办就发布《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经过修订,目前将低值可回收物分为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衣物五个品类。通过在生活小区开展低值可回收物收运试点工作,引导居民从源头上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分类。
在思明区嘉莲街道英皇湖畔小区,门口的宣传板醒目提示:“一次性杯子、泡面桶、塑料餐盒、利乐包……它们不是垃圾,完全可以回收利用。”小区鼓励居民从生活垃圾四分类中更进一步,开展精细化分类,其中,玻璃、陶瓷投放至玻璃陶瓷专用桶,废塑料、废纸投放至蓝色可回收物桶,废纺织衣物投放至小区内设置的织物箱。经过实地检测,其他垃圾中的低值可回收物占比超过20%。为期20天的统计数据显示,蓝桶收集的可回收物为315桶,黄桶收集的其他垃圾仅121桶。
从建立规章,到先行试点,厦门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为形成“分类投放、统一清运、区域分拣、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和处置机制,一步步打牢基础。
完善配套:回收利用成效显著
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抓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厦门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配套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资源回收利用成效显著。
当前,厦门由各区政府部门委托相关企业负责垃圾分类收运,低值可回收物采取定时、定点、定线与预约相结合模式,使用带有专门标志标识的专用车辆,定时清运可回收物桶,科学规划“公交化”直运线路,转运至专业的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处理。
2022年12月,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在厦门海沧正式投运,日分拣量达50吨,主要分拣除玻璃、陶瓷、废纺织衣物以外的低值可回收物。分拣后的物料通过机器人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纯度等方法,被精细化分拣为普通纸、纸塑复合、利乐包装等15个品类,最后分别打包压缩后,送往下游再生处理厂家,实现“变废为宝”。
此外,玻璃陶瓷桶内的废旧玻璃陶瓷,将通过加工作为建筑材料回收使用;织物回收箱里的废旧衣物等,经回收企业分拣,可重新使用的,经过清洗、消毒后,出售或通过爱心慈善机构等捐赠至有需要的贫困地区,无法重新使用的,则作为织物原材料破碎后重新回收利用;其他低值可回收物也由既有的再生资源企业处理。
仅2022年1月—11月,厦门回收的再生资源就超过73.46万吨,其中家电及电子产品343.94吨、废金属530751吨、废玻璃33809吨、废织物1857.3吨、废纸137836吨、废塑料30045吨。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50%以上。按平均每天产生800吨低值可回收物进行测算,经回收至少可减少近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积极探索:推进“两网融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福建省住建厅有关工作安排,厦门市坚持“末端牵引前端”的工作思路,以考评、执法为抓手,倒逼各区建立健全低值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及时报备收运车辆,做好厦门市智慧环卫平台生活垃圾分类直运系统的车辆录入和上线工作,在前端“应分尽分”的同时,实现末端“应收尽收”,并积极推进环卫清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进一步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体系,实现低值可回收物从“垃圾”到“资源”的转变。
此外,厦门正积极探索可回收物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产业稳步发展。厦门还引导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制度,鼓励各个行业在具体商业模式中提高玻璃、快递包装等的重复使用率,并督促再生资源服务点运营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资源化水平。
据介绍,接下来,厦门还将继续推进低值可回收物末端处理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发展,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学研用合作,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处置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应用研究,帮助“放错地方的资源”在科技助力下实现应分尽分、物尽其用,助推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与“双碳”行动实现协同发展。
作者:吴海奎 柯笛 李文林
来源:厦门日报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 发改委: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 2024年09月27日
-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2024年09月26日
-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2024年09月25日
- 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2024年09月24日
- 各地最新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利好,建议收藏! 2024年09月23日
-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09月12日
- 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实施细则发布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09月10日
-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24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