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气污染爆表,原因竟与焚烧秸秆有关
2019年11月18日近日,天津的大风,让大家体会到了初冬寒风的凛冽,虽然风很大,天气却是棒棒的,暖暖的阳光、蓝蓝的天空,可我们邻居印度就没这么好的空气了。
据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近日遭遇严重空气污染。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直接"爆表":多个地区达到999的量程最大值。
01、PM2.5指数爆表999是啥概念?
我们都知道,PM2.5指数指的是统计空气中直径在2.5微米左右的可悬浮颗粒物含量,数值指的是每立方米中这种颗粒物的微克含量。
指数为999代表的就是这种悬浮颗粒物在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了999微克。
一般认为该指数少于75,空气为优或良,大于75为轻度污染,大于115为中度污染,大于150为重度污染大于250为严重污染。空气能见度小于1万米的时候,通常又称之为雾霾。
可想而知,印度新德里等地的空气环境已经超过正常值的10多倍,早已经超过了严重污染线。
而更为可怕的是,999的数值实际上是普通Pm2.5检测仪表所能显示的最高值,因此才称之为爆表。也就是说其实际污染程度到底是多少,Pm2.5检测仪已经测不出来了,其染指数肯定要比显示的999数值更高。因而,有气象学家认为,如今的印度首都新德里等地空气污染程度相当于生活在"毒气室"中。
02、身处其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夸张地说,这里的人每天吸入的可悬浮颗粒物相当于抽40~50支香烟,也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吸两包多的烟。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一台人体吸尘器。
下面,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美国空气质量指数表及对应风险提示了解一下其危害有多大。
美国AQI是可用的受到最广泛认可的AQI系统之一。美国AQI转换污染物浓度分为0-500的彩色编码范围,可以简单地表示相关的健康风险等级。美国AQI的"良好"范围(<12μg/ m3)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10μg/ m3)。
11月3日,在印度新德里,人们戴口罩进行户外活动。新华社发(帕塔·萨卡尔摄)
有报告表示,空气污染每年造成超过10万名5岁以下小孩死亡。医生说,儿童呼吸有毒空气的速度是大人的两倍,因为儿童的肺比较小,这会造成小孩呼吸系统问题,甚至伤害脑部发育。
这样恶劣的天气,不仅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危害,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政府也下令学校停课,飞机停飞,汽车也是蜗牛般在马路上爬行,唯恐开快一点看不见路就撞到了人或别的东西上。
03、印度空气污染为什么如此严重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的空气污染与其长期以来粗放低效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能源使用方式密切相关。
一是焚烧农作物秸秆。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农民燃烧作物残茬来清理他们的田地,以便11月开始的新一季农业种植。这就产生了一种由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组成的致命混合物,而一周前印度排灯节期间燃放的烟花则使这一切雪上加霜。
二是汽车尾气。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造成了巨大的空气污染。印度的许多机动三轮车和出租车使用的都是掺假的燃料,释放不安全的污染物,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
三是火力发电厂。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燃煤国,年发电量2.1亿千瓦,全国超过50%的电力需求由火力发电站满足。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
此外,印度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少雨,频发的山火向空气中释放颗粒物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发达国家每年向印度出口大量电子垃圾,不科学的拆卸、废弃电子元件的燃烧、废渣的研磨等也极大地加剧了空气污染。
而反观我国,经过多地联动积极开展"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拾起卖倡议:让我们共同爱护美好家园,畅享自由呼吸。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 发改委: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 2024年09月27日
-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2024年09月26日
-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2024年09月25日
- 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2024年09月24日
- 各地最新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利好,建议收藏! 2024年09月23日
-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09月12日
- 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实施细则发布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09月10日
-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24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