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下的再生资源创新性模式是垃圾分类的必然趋势

2021年03月01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垃圾分类也将进入全新的五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两网融合,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提出: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两网融合,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

自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全面布局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那么,如何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应该成为多方思考的问题。

01、垃圾分类持续发展应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众所周知,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多采用政府补贴的形式,以扶持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链体系壁垒的逐渐打通,以及市场基本成熟稳定之后,政府必将停止“输血”,使产业和企业自行成长。此外,因技术方面原因,当下我国的厨余垃圾,还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垃圾分类行业及企业,在停止政府“输血”的必然趋势下,唯有提升再生资源的回收量,实现再生资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确保产业和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02、“两网融合”的创新型模式,破解行业难题

然而,要做到提量增效,除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还应该有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

例如浙江省商务厅第一批“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试点企业,运用创新型模式,通过智能设备、回收网点、分拣中心、收运处置体系、“互联网+”体系等结合,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提升治理能力,还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03、再生资源的创新性模式是垃圾分类的必然趋势

20世纪50年代,台北有一个走街串巷、喊着“酒干倘卖无”(闽南话:有空酒瓶卖吗)的孤寡老人,在收破烂时捡到一个弃婴并把她培养成才。老人的经历被作曲家提炼成一支华语歌曲,这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唱遍海内外的《酒干倘卖无》。这首熟悉的歌曲,也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原生态的写照。

时间迈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智能回收机在市场上的推广,以智能回收自助机为终端、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高效智能化的回收体系,将改变我国再生资源体系格局,成为今后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标准化配套设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垃圾分类也将进入全新的五年。意见中所提的健全绿色收费机制,也需要有智能技术的强力支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技术下的再生资源创新性模式是垃圾分类的必然趋势。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