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

2021年03月03日

一、综述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的历史性成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圆满超额完成。

二、大气

(一)环境空气质量

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数的59.9%,同比增加45个。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年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图1  2020年33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比例

(二)酸雨

全国出现酸雨的区域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区、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东部、广东中部、广西南部和重庆南部。

三、淡水

(一)地表水

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图2  2020年全国地表水水质类别

(二)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902个监测断面(点位)中,852个全年均达标,占94.5%。

(三)重点水利工程水体

三峡库区水质为优,汇入三峡库区的38条主要河流水质为优。77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8.7%,Ⅳ类为1.3%,同比均持平。其中,贫营养状态断面占1.3%,同比持平;中营养状态占75.3%,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富营养状态占23.4%,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四、海洋

(一)管辖海域

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较好,夏季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8%,同比基本持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3 490平方千米、25 360平方千米、48 000平方千米和8 080平方千米,渤海、黄海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同比有所增加,东海、南海同比有所减少。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黄河口、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二)近岸海域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7.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四类为9.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五、自然生态

(一)生态质量

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值为51.7,生态质量“一般”,同比无明显变化,生态质量保持稳定。

(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我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甸7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自然湿地30类;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海岛、海湾、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农田、人工林、人工湿地、人工草地和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

(三)受威胁物种

我国已知脊椎动物4 357种(除海洋鱼类)。其中,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状况的受威胁物种932种。受威胁物种中,有228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包括85种极危物种、76种濒危物种、67种易危物种。我国现有820种左右动物、1 400种左右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防止国际贸易造成过度开发。

(四)森林

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88.02亿吨,总碳储量91.86亿吨。全国天然林面积1.4亿公顷,天然林蓄积141.08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8003.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34.52亿立方米。

(五)草原

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56.1%,较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经初步核算,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稳定在11亿吨左右。

(六)自然保护地

我国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面积98.61万平方千米。建立风景名胜区1051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总面积约10.66万平方千米。建立国家地质公园281处,总面积约4.66万平方千米。建立国家海洋公园67处,总面积约7371.6平方千米。其中,建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

六、土壤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显示: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其中镉为首要污染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七、声环境

(一)区域声环境

开展昼间区域声环境监测的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等效声级平均为54.0分贝。其中,14个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评价等级5为一级,占4.3%6;215个城市为二级,占66.4%;93个城市为三级,占28.7%;2个城市为四级,占0.6%。

(二)道路交通声环境

开展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的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等效声级平均为66.6分贝。其中,227个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评价等级7为一级,占70.1%;83个城市为二级,占25.6%;13个城市为三级,占4.0%;1个城市为四级,占0.3%。

(三)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开展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的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4.6%,夜间达标率为80.1%。

八、辐射

(一)环境电离辐射

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49.8~194.4)nGy/h,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累积剂量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二)环境电磁辐射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九、气候变化

(一)海平面

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72毫米,比2018年略高,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2012—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十年来高位。

(二)碳强度

经初步核算,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1.0%,比2015年下降18.8%,完成“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目标。

来源:生态环境部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