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年01月28日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 冯鹤林

《中国废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废钢铁资源又是当今世界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两大铁素资源之一,用废钢铁炼钢与用铁矿石炼钢相比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用废钢铁炼一吨钢,可减少1.6吨碳排放、节约350kg标准煤、1.7吨新水、少用1.6吨精矿粉,同时可减少86%的废气、76%的废水和92%的固体废物的排放。据国际回收局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全球生产的粗钢40%是由废钢铁炼成的。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澳关系以及国家的扩大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家已将废钢铁资源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对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废钢资源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去产能、打击地条钢的不断深入,我国废钢铁资源利用比例由“十二五”的11.2%攀升到20.5%,提前两年实现了我国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20%的预期目标。它标志着我国废钢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大转折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国废钢铁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废钢铁资源分布的简要分析

我国的废钢铁资源产生的地域分布也不平衡,80%以上的废钢铁资源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鄂、川、粤等,这13个工矿企业比较集中、人口比较稠密的省市;其它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生成的废钢资源不足20%。

长三角地区主要是华东废钢市场,是中国废钢市场的晴雨表,以江苏苏南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 ,该区域集中了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沙钢集团、日照钢铁等和最多的废钢回收企业。

沿渤海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内蒙等省市 ,该区域内集中了包括第二大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鞍钢集团及唐山地区大量民营钢企,既是废钢产生大区,也是废钢消耗大区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该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废钢产生量最多,区域内没有大型钢厂,因此废钢资源量富余,通常销往长三角区域和沿渤海区域的钢厂。

二、废钢铁资源总量的简要分析

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预测,2020年社会废钢资源总量2.5亿吨,2025年废钢资源总量3-3.2亿吨, 2030年废钢资源量3.5-3.8亿吨。

从预测可以看出,废钢资源量每年增加约1000-1500万吨,到2030年,废钢的资源量将占到钢产量的40-50%,这对铁矿石使用量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以2020年为例(预估),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量2.5亿吨,炼钢废钢消耗量约2.2亿吨,其中包括钢厂自产废钢5000万吨,加工废钢约5000万吨,折旧废钢1.2亿吨(报废机械装备约4000-5000万吨,废旧建筑2000万吨,报废汽车1500万吨,报废家电/拆船/包装物等其它来源约3000-4000万吨)。

预计2021年废钢铁资源量约2.7亿吨;极端情况下,报废汽车增加1000万吨,报废机械增加500万吨,废旧建筑/厂房拆解增加300万吨,社会废钢总量至少可以再增加2000万吨左右。

1.我国废钢铁资源利用情况。

2020年1-11月份,我国生铁产量81290万吨,同比增长4.2%,粗钢产量96116万吨,同比增长5.5%;全国废钢铁消耗总量19825万吨,同时增加了429万吨,增幅2.2%,综合废钢单耗206.3公斤/吨,同比减少8.2公斤/吨,降幅3.8%。这还是因为去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

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55.7公斤/吨,同比减少11.9公斤/吨,降幅7.1%;电炉废钢单耗655公斤/吨,同比增加20.7公斤/吨,增幅3.7%;废钢比20.63%,同比减少了0.82个百分点;电炉钢比10.12%,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

2.国外废钢铁资源利用情况

2020年1-11月份,全球粗钢产量为16.64亿吨,同比下降1.6%;扣除中国外粗钢产量为6.97吨,同比下降10.8%。从重点国家和地区来看,去年11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8766万吨,同比提高8.0%;而日本同比下降5.9%,韩国同比下降2.4%;欧盟地区,德国11月份同比提高14.8%;意大利同比提高3.2%;法国同比提高3.7%。北美地区,美国11月份同比下降13.7%。

受疫情影响,预估2020年1-11月份重点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中国同比提高5.5%,印度同比下降16.8%,日本同比下降16.7%,韩国同比下降5.3%,美国同比下降18.9%,土耳其同比下降4.2%。

3.废钢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

根据中国废钢应用协会统计预算,2020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量总量为2.5亿吨,同比增加0.1亿吨,增幅4%。

2020年钢铁企业自产废钢0.5亿吨,占资源总量的20%;社会采购废钢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0%。在这2.5亿资源总量中,炼钢生产消耗废钢2.2亿吨,占资源总量的88%;铸造行业2000万吨,占资源总量8%,还有近1000万吨进入库存。

从以上数据表明,社会废钢铁资源的供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的中频炉地条钢占用的近亿吨废钢铁资源都转到正规主流钢铁企业。

废钢铁市场供给结构和流向实现了优化,废钢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三、废钢市场的热点话题

1、再生钢铁原料(废钢)进口

从2019年7月1日起,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联合下文,将废钢铁、铜废碎料、铝废碎料等8个品种的固体废物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调入《限制进口类可替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到2020 年末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停止进口废钢引起了许多钢铁企业和业内人士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在大量进口铁矿石的情况下,停止进口最好的战略资源--废钢铁,是不应该的,与减少碳排放、减少工业固废和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都是相悖的。

北京两会期间六名冶金企业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都在提案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宝武集团、沙钢集团、华菱钢铁集团主要领导对此事十分关注,多次来京向国家部委反映情况。

2020年3月份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联合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总局、海关总署四部委,由冶金信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共同起草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多次召开研讨会和视频会议,并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大半年的研讨、调研和实验等大量工作,最终制定了再生钢铁原料的国家标准。

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推荐性国家标准。

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符合《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标准的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标准明确: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按物理规格和化学成分将再生钢铁原料分为7个类别,重型、中型、小型、破碎型、包块型、合金钢、铸铁;海关商品编码分别为:7204100010、7204210010、7204290010、7204410010、7204490030。

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对我国废钢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可以规范和提升国内国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高品质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国际和国内再生钢铁原料对铁矿石部分替代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铁矿石的使用和价格的上涨。

(2)调节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增加钢铁企业的有效选项,服务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3)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将有力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

(4)将有力促进钢铁行业长、短流程结构性调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球每年废钢贸易量约1亿吨左右,其中欧盟内贸约2000万吨,除欧盟外,主要废钢出口国为美国和日本,美国每年出口量约1500万吨,日本每年出口量约800万吨,自2010年开始我国80%左右废钢进口量来自日本。2019年,周边国家主要进口国和地区包括韩国、印度、印尼、中国台湾、泰国、越南、白俄罗斯等合计进口量约2500万吨。

我国历史最大的量是2009年,一共近1369万吨,但是目前进口废钢可能受到三方面限制:

一是由于目前政策刚放开,多数钢铁企业并未落实货源渠道,开发渠道需要。

二是国外疫情变化可能会给出口国渠道及物流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很难讲。

三是由于中国开放的进口,导致国外的废钢市场价格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内的废钢价格。

据调研,12月份国际废钢市场大幅上涨,目前国际市场的废钢价格与国内价格已出现了倒挂,截至12月24日东南亚废钢折合人民币是3438.25元/吨,中国还是3100多,所以将来进口放开了,到底能进来多少,也很难说。

2、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

自2012年工信部颁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至今,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公告企业共七批409家,撤销三批已公告企业30家,目前剩余公告企业379家,分布在除西藏外的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废钢铁加工配送工业化体系初步建成。

前七批年加工废钢能力约1.1亿吨,占全国社会回收废钢资源的约50%。第八批101家企业已公示,即将正式公告,正式公告后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3-1.4亿吨。

为促进废钢铁行业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2015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财税【2015】78号文,对已公告准入企业销售给规范钢铁企业,符合国家废钢铁标准、缴纳增值税等相关条件后,予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30%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与工信部请示,“十四五”期间继续开展行业准入,要以大的钢铁企业为依托,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也把行业准入和废钢产业从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和应用一体化发展一并写入中国钢铁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之中。

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解决开票难的问题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已多次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协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返还比例由30%调整到70%。近期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向发改委建言,将废钢铁资源纳入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目录,减免所得税。

废旧商品交易进项税发票问题从2016年6月开始,国家税务总局下文对部分省市废旧商品异地开票问题例行检查,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结论意见。在此期间协会和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在安徽、湖北、辽宁、河北等地召开多次座谈会,也多次到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反映诉求,但效果不够明显。最近经过调研,有些省份和局部地区采取了很多办法,开票难的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但进项票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企业税收风险依然存在,开票难已经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交易。

最近经过调研,有些省份和局部地区采取了很多办法,开票难的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但进项票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企业税收风险依然存在,开票难已经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交易。

所谓难在哪儿?来自民间的废钢铁以后,你在税务局开发票的时候,它不作为进项凭证,除非税务局发进项凭证,作为列支成本可以抵扣,否则的话不给弄,你自己弄白条,将来存在税务风险。

2020年9月,全联冶金商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和联办财经研究院就“确保钢铁原料安全、完善废钢财税政策”召开三次研讨会,并两次奔赴企业现场调研,力争所得税问题和税收优惠政策尽快落地实施。

4、废钢产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十二五”期间我国炼钢平均废钢比11.2%,“十三五”平均废钢比18.3%,比“十二五”提高7.1个百分点。与国际平均水平36%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许多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都认为,“十四五”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不断提高废钢铁应用比例的最佳时期。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废钢资源量也在不断攀升,2030年我国废钢比将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2)去年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再次凸显我国钢铁行业原料供应链的脆弱和不稳定,严重制约着钢铁行业稳定安全发展,国家和行业协会需要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持之以恒的实施系统解决方案,建设长期、高效、稳定、多元的原料保障体系。

(3)财税【2015】78号文件对废钢铁准入企业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没有完全兑现,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前七批379家准入企业只有129家享受退税政策,占比34% 。另外废钢销售开票进项税发票很难开,已影响生产和正常交易。

(4)国家对绿色资源废钢铁炼钢和短流程炼钢的政策及措施尚待进一步细化。

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超低排放、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策。目前,我国的电炉钢比只有10%左右,全球电炉钢比在28%,而扣除中国外电炉钢比为48%。

当前影响我国电炉钢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条:一是废钢价格高;二是耗用电量大,电价高。这两项就造成电炉炼钢成本比转炉炼钢高300-500元/吨。三是废钢资源短缺,长流程与短流程争抢废钢资源。这也是造成去年以来,废钢市场价格居高不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局面,工信部和发改委关于推进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指导意见应尽快出台。对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的政策和措施应尽快落地。

2020年12月9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中国电炉炼钢科学发展论坛,殷瑞钰院士和干勇院士都做了精彩演讲,提出了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必须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不能一哄而起的意见。

四、我国废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法、固废法的实施和环境督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全国各地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都为钢铁企业“多吃废钢少吃铁矿石”创造条件,都会助力废钢铁产业的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为推动行业发展,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社会废钢铁资源量调查,摸清家底;

(2)配合工信部开展准入工作,争取准入企业废钢铁加工量达到年消耗量的80%以上;

(3)进一步提高废钢铁加工装备水平,鼓励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破碎线、门式剪切机、移动加工设备等),提高装备的节能环保水平,减少火焰切割,淘汰鳄鱼式剪切机等落后加工方式和落后的加工设备;

(4)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5)配合大商所搞好期货上市工作,对实体企业普及期货相关知识和加强培训,推动废钢期货平稳运行。

我国废钢铁产业未来将是以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及大型废钢铁企业为引领,运用区块链+废钢铁场地运营管理系统项目、废钢智能化自动检验系统、装备高效节能环保的废钢铁加工装备,推进降低企业税负,平抑“税收洼地”的影响,坚持标准引领,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有序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不断提高炼钢废钢比,到“十四五”末全国炼钢废钢比达到30%以上。

各位代表,让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升级,真抓实干,把废钢铁产业真正打造成产业化、产品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工业化体系,为我国钢铁工业超低排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的格局,做出新的贡献。

*内容根据现场速记实录整理,未经发言嘉宾确认,仅供参考学习。

作者: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