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

2021年01月25日

近三十年来,全球各类金属的产量成倍增长,其中用于生产电池的金属锂在2010年代的产量就达到1980年代产量的5倍之多。除产量飙升之外,现代科技产品使用的各类金属材料种类也达到了历史顶峰。在1980年代,生产一台计算器只需要使用12种金属元素,而现在生产一部智能手机所需要的金属已经多达21种。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全球应尽快认清“生产-使用-废弃”线性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对社会带来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减少开采原生资源,才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是高资源强度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自2010年开始,在投资推动与政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电动汽车浪潮在全球兴起。虽然多国政府视推广电动车为摆脱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方向,但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灵丹妙药,生产和处理数量庞大的动力电池对于保护环境和减缓资源压力而言,已成为一道矛盾渐显的新难题。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经表示,即便向包括松下电器,LG化学和宁德时代在内的所有电池供应商追加订单,到2022年特斯拉依然会面临非常严峻的电池供应短缺问题。电池供应的风险主要在于生产电池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指锂,钴,锰,镍)资源量有限,尤其是钴,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中的关键资源的供应将会是各汽车生产商的必答题。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于2020年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为资源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研究团队指出,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2.1TWh (太瓦时) 动力电池随乘用电动汽车售出,这些电池的电量充满一次就可满足新加坡全国半个月的用电需求。同期,中国将有超过1.1 TWh的动力电池随新能源汽车售出。届时,全球和中国也将面临第一波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潮。

研究团队以5-8年的服役期折损20% 电量为退役条件来计算,在2021至2030年期间,全球乘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会达到1,285万吨,相当于1285个埃菲尔铁塔总重。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会达到705万吨,相当于168个鸟巢体育场钢结构的重量。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既可能是丰厚的能量载体,也可能成为沉重的环境负担,这将取决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处理策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