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5天的生活垃圾就能填满整个昆明湖,你还不垃圾分类吗?

2018年08月31日

近日,一段茶卡盐湖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在茶卡盐湖边的栈道上,挤满了前来观光的游客,在游客脚下及湖面上,则是散落一地的塑料垃圾。现场有景区工作人员不断将这些垃圾捡入路边的垃圾桶,同时广播里播放着“请将垃圾扔入垃圾桶内”等内容。

每天大量游客的到访也就意味着产生大量的垃圾。

据景区环卫工人介绍,为收捡这些垃圾,他们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

曾经的“天空之镜”沦为垃圾场,不免令人痛惜。

景点被毁,很多人首先指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当然,景区被污染一事不能只推给游客素质,景区的管理欠缺也是重要原因。有不少游客吐槽,称景区的设施和服务并不完备,有时候想扔垃圾也找不到地方。

看完整个事件感叹了一句

“垃圾分类,为什么这么难?”

01、北京的垃圾分类之路,也同样举步维艰

北京作为一座拥有2100余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仅2017年就产生生活垃圾902万吨,平均每天2.48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这些卡车连起来能绕四环路一圈,5天的生活垃圾就能填满一整个昆明湖。

1957年,北京率先全球提出“垃圾分类”。

1996年前后,北京多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但由于后端处理设施缺位,分类垃圾桶大多成了“摆设”。

2000年,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开始“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的推广。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确立垃圾分类按照大类粗分的标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

2010年,北京提出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全市3000多个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设备。

2017年3月起,市政府对垃圾分类开启执法检查,新的垃圾分类热潮看似再次来到。

2018年,垃圾分类将推广源头登记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已经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图为1988年11月,北京环卫部门昼夜突击清运白菜帮

北京早期的垃圾处理比较粗放,居民产生的垃圾都是散倒在垃圾池,由车装运至城外掩埋处理,那时多为生活垃圾。

1998年4月,北京开始提倡并推广垃圾分类收取,有关部门先后在大商场、公园及繁华闹市区设置了几十处垃圾分类箱。图为西单北大街路口的三组式分类垃圾箱,这种垃圾箱设计超前、功能非常实用,投放口根据垃圾种类有所区别。

此后,街道上的垃圾筒经历一番走马灯式的变换,样式层出不穷,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引导人们分类投放垃圾。可循环筒与其它垃圾筒几乎一样的外观和颜色,很难让人区分。

2010年前后,北京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居民社区内都摆着三个一米多高的垃圾桶,绿、蓝、灰三个垃圾桶按照分类指示,可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图为环保志愿者给垃圾筒穿上“花衣裳”,方便识别。

然而这一政府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举措,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图为2014年2月,北京东三环一小区内的垃圾收集点,虽然有三类不同垃圾的指示牌,但实际上只摆放了一个垃圾桶,所有不同类的垃圾都混放在同一桶里。

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许多市民环保意识不强,还是将垃圾简单堆放,即使有市民将垃圾分类打包,环卫部门在处理时,仍然是将垃圾全部混杂在一起装车,分类等于白费工夫。

2014年2月25日,北京东三环一个小区内,保洁人员把从各自负责的楼道收集来的各种垃圾堆放在一起,等候环卫集团的垃圾车将其运走。

虽然这个小区内有好几处垃圾分类的指示牌和按类摆放的垃圾桶,但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只是把家里的所有生活垃圾混装在一起放进楼道里的大垃圾桶,然后由各楼保洁员收集,堆放在一起,根本谈不上分类。

2014年5月3日,北京草莓音乐节,15万观众在三天时间里丢下20多吨垃圾。

2012年10月,北京香山红叶节,香山公交车站一墙之隔的垃圾场存放了大量垃圾有待处理,这些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分类处理。

02、北京的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里?

北京多条胡同尝试垃圾分类

居民参与意识不高累坏分拣大军

史家胡同是北京市首批开展垃圾不落地的试点胡同,史家胡同是东城区最早尝试垃圾分类的胡同之一。去年年底,史家胡同和内务部胡同被选为垃圾分类的试点。

可是胡同里至少有半数居民在平时是不会事先把垃圾分类的,胡同专配24名分拣员,成了胡同里的“分拣大军”,每天分拣员大约要分拣各种垃圾5至10吨,这样长期下来,也不是办法。在组织宣传活动,提示居民垃圾如何正确分类的前提下,必须居民养成习惯,提高自觉意识。

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

最后还是被环卫运输车‘一锅烩了”

垃圾分类,真不只是在居民小区摆几个分类的垃圾箱就算完事的,它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全链条行为,垃圾分类的四大环节,投放、收集、运输、处置。

比如,分类时分的很清楚,可收集时大波轰,又全装到一块了,你前面弄得再好有什么用?再比如,前三个环节都好,可处置时不科学、不规范、瞎弄,垃圾分类又为什么呢?

北京市住建委近日专门下发《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要求物业公司担起责任,加强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并与专业垃圾收运单位签订服务合同。

垃圾分类难就难在,哪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或者白干。

垃圾送来就积分返钱!什么时候能普及?

朝阳劲松社区日均产生各类生活垃圾近5吨。自2016“绿馨小屋”年投入使用以来,劲松的居民们几乎天天与“绿馨小屋”打交道,厨余垃圾以及易拉罐、废旧报纸等可回收物都可以拿到这里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称重换积分,1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废旧报纸积10分,200个积分折算15元,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还可以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社区一刻钟服务圈。

通过这种方式,居民无形中提高了环保意识。自觉垃圾分类,能换生活用品,这样激励居民的办法也不错!

03、为什么日本垃圾分类做的这么好?

之前就有人问大北妞,日本人的垃圾分类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大北妞可以告诉你们,日本人不乱丢垃圾,他们出门包包里面都会放一个环保袋子,把自己的垃圾都装好带回家才丢。

许多日本人都有“不分类就难受”的毛病,在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的富士音乐节中,大家high玩离开后竟不会留下一点垃圾,被我们“矮大紧”的高晓松直言“太吓人了”

那么在日本如果乱丢垃圾会怎么样?日本有一部专门的《废弃物处理法》,乱丢垃圾者有可能处以5年以下拘役,以及最高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但在实际执行中靠的还是邻里监督,明显没分类的垃圾是不会有人来收的,乱丢的人不仅会招来邻居们的白眼,甚至还可能被别人在背后骂没教养。

有时候,很多丢弃充满了感人的细节,还是能感觉到不少人文关怀的。

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谁想要的话可以直接提着就走;

扔掉可使用的自行车上会贴一张小纸条:“我是不要的”;

盛装液体的容器,是被空干、清洗干净后扔掉的;

带刺或锋利的物品,一定是用纸包好的;

用过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空,防止出现爆炸现象等等……

04、垃圾围城,我们不能长期假装看不见

北京已经被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

北京周边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并把这四百多个垃圾场的位置标注在“谷歌地球”上,从地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到,北京已经被垃圾包围,外围的垃圾场连成一圈,组成了北京的“七环”。

今年对于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来说,似乎是一个很重要转折性的关键年份,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目标很好,可是2020年底,还有2年多的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还真替这个目标捏把汗。因为担心像限塑令一样,10年前态度很坚决,可10年的时间过去,目前,大家并没有明显感受到塑料垃圾废弃和污染的减少。限塑令取得的效果很一般,让大家有些无可奈何。

垃圾分类以及全链条的运作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前功尽弃

早动比晚动强,都动比少动强

而谈了国家、社会、法律法规、企业的责任之后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这一点做不好垃圾分类还是一句空话

但愿我们能为垃圾的减少

愿意付出这举手之劳

也许中国现在还不能像日本那样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也许中国目前的相关政策也还有待完善;也许我们的国人对垃圾分类还没有明确的意识,那我们就没办法将垃圾分类继续推行下去了么?绝对不会!

即使现状不算乐观,但是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加强宣传,完善制度。在制度和宣传逐渐完善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推行垃圾分类,为自己营造更好的环境呢?

那就快来联系拾起卖吧!

拾起卖是一家再生资源行业科技型企业,我们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科技,目前已自主开发“B2B”大宗再生资源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C2B”智慧逆向物流综合管理平台。

拾起卖主营废塑料、废纸、废家电、废钢等回收加工再利用业务。有了拾起卖,废品不必先换积分再换钱!还有清洁能源电动环保运输车构建覆盖全市、低碳环保的动态逆向回收物流网络,回收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让你轻轻松松处理废旧物品~

总之,联系我们吧!